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4821篇
科学研究   23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359篇
综合类   43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33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35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548篇
  2006年   534篇
  2005年   456篇
  2004年   425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05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7 毫秒
21.
处于大变动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繁荣中潜伏着种种时代的文化危机.作为最有文化的社会精英,作为人类文化的代表者、承传者和创造者,知识分子神圣的使命及精英意识与普通广泛的大众文化诱惑之间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关系.知识分子应看清时代需要,能动地适应社会,创造出更有终极价值关怀力度和深刻揭示人性的作品,共同营造新世纪的文化.  相似文献   
22.
鲁迅留日时期强调文学的功能在于"涵养人之神思",激发"心声",促进个体精神振拔,实现立人兴国,并探讨了中华民族现代转型中所谓"枝叶"和"本根"问题。五四时期将探求心声的文学想象汇入"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早期探求"心声"的文学观成为鲁迅与五四相遇的契机,促进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并为五四提供了文学的精神视点和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23.
中国文学的特质与中国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中国文论需要认真反思。其致命缺陷是“西化”导致的自我消解。实际上.中国文学的特质是情采——言志缘情的情本体和讲究文采的辞本体;中国文论的主要特征是体验感悟的人文性;诗性呈现是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具有整体性、意象性和暗示性的特点;创作论是中国文论的核心;未来的中国文论由文道论、文体论和文术论组成。文道论是中国文论的基础理论,主要从学理上回答中国文学的来源、特质等“道”的问题;文体论是中国文论的分支理论,重点研究中国文体的要素、嬗变等“学”的问题;文术论包括创作论和批评论.着重探讨“术”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研究区域人文精神的内涵及现代性发展,首先是总结一个地区既有人文精神的主要内涵,然后以当下该地区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发现既有人文精神阻碍该地区现代性发展的各种弊端,以期在建造新现实中,产生真正新的地域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5.
教育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美学是由教育学和美学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新兴的交叉学科。新世纪的教育美学应突破表层的美育及“工具水平”的研究层次,实施深层的,形上与形下完善结合的理论建构。它以教育的审美规律为其研究对象,所关注的不仅是教育效率的提高,而且是教育美学精神的深层发掘,整个教育系统的审判改造,人文精神的大力弘扬和人生境界的根本达成。  相似文献   
26.
从“大师精神”看大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章从大师精神引导出大学精神——大学应该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殿堂,而不是打制工具的作坊;大学教育的本质在于教人如何做人,做一个完善的人、全面的人、高尚的人,其次才是教人如何做事;“人”是大学教育关注的重心和中心。  相似文献   
27.
“非平衡”是创新之源,质疑能远离平衡。质疑达到非平衡是通过对陈腐习惯与传统的挑战能够提出问题实现的。质疑精神的养成应从树立自信、培养好奇、勤思善察、乐于交流与讨论和大力推行创新教育等五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8.
《周易》的诗性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从原始诗性思维生发成为充满诗性智慧的“天人合一”精神。在理解世界的生成和变化方面,它表现为二项生成的诗性哲思;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它表现为让物性保持本真、充分自我呈现的诗性直观;在处理人间秩序方面,它表现为以天道提升人道,以人道顺应天道的诗性伦理。这种诗性智慧的本质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对“生”的深深眷顾,它让我们看到了克服现代文明弊病的希望。  相似文献   
29.
莱维托夫是美国20世纪有影响的诗人之一,50年代她提出了"有机形式"的诗歌创作理念并终生为之努力.她的"有机形式"思想主要包括:1、诗人驰骋在艺术王国里追寻着一种无上的精神和理想;2、艺术家要善于择取平凡事物入诗,以超凡的眼力平衡理想与现实,探索艺术的灵魂;3、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诗人须投身社会生活,以提升诗歌的品质.简言之,她的"有机形式"创作思想是建立在对生命艺术整体认识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30.
沂蒙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巨大推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沂蒙精神是沂蒙文化发展的结晶,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临沂发展步伐,需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把弘扬和培育沂蒙精神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